從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看終身體育的重要性
發(fā)布時間:2025-01-01 01:49:52| 瀏覽次數(shù):
2.3科學性:從事體育鍛煉要根據(jù)年齡、性別、身體狀況、機能水平、環(huán)境條件等,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進行。科學的YY易游 YY易游體育官網身體鍛煉對促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有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違背人體機能活動變化規(guī)律,違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等,違背科學鍛煉的方法和原則,其結果得不償失,事與愿違。
3.2.1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知識及能力。時代在發(fā)展,新的鍛煉方法及運動項目在不斷涌現(xiàn),環(huán)境條件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家長要不斷地向孩子學習,因為少年兒童在學校里接受了比較系統(tǒng)的體育專業(yè)教師的指導,加上少年兒童的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這樣不僅能提高家長的體育素質,還有利于幫助孩子強化學習終身鍛煉的興趣、知識、方法。
[1]王則珊,主編.終身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4.
[3]唐宏貴,主編.體育健身原理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終身體育從縱向的方面要貫穿人的一生,從橫向的方面涵蓋著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實踐證明,對人的教育僅僅依靠一個時期、一個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學校、社會、家庭是體育教育的三個渠道,他們應該在終身體育中從不同側面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3.1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中學生處在6-2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入青春發(fā)育期的關鍵時期,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yǎng)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身體生長發(fā)育得如何,直接影響著其一生。所以,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終身體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
2.1廣泛性:終身體育面對的對象是一個人的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領域中個人的職業(yè)、性別、生活環(huán)境及不同健意狀態(tài)的體育內容、特點、形式和條件。人們通過各種身體活動,以促進身體各器官機能水平的提高,滿足人們的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個人的,同時也是整個社會所共同的。
2.2終身性:終身體育貫穿予人從生到死所受的連續(xù)體育過程的始終,所經歷的體育教育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學前、學校、社會。
摘要:娩終身體育對社會發(fā)展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實踐意義作理論論述,其目的是希望人們對現(xiàn)代生活方式做出一種全新的追求,并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性終身教育思想影響下,終身體育在國外得到相應的發(fā)展。1968年前蘇聯(lián)中央體育研究所所長A.V克諾布柯夫等人就首先提出6歲-100歲為止的鍛煉身體的觀點;197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關于青少年體育運動會議都曾以從終身教育看青少年教育中的體育運動的作用為主題進行討論,批示終身教育對學齡兒童、青少年、勞動者、家庭婦女,高齡人和殘疾人等沒有機會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提供機會,在人生各時期各領域中,根據(jù)需要,不管在任何時候學習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保障器材和環(huán)節(jié)。這些國外終身體育的研究成果和論述,對我國終身體育的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全民健身計劃就是伴隨這種國際環(huán)境應運而生的,且具中國特色。
3.1.1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能,學會自主學習、鍛煉。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是科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對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不僅具有近期的效果,而且具有長遠的影響。由于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展狀況的差異,鍛煉身體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相應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培養(yǎng)自我學習、自我鍛煉的能力,以適應和協(xié)調不斷變化的情況,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3.2.2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體育活動,培養(yǎng)每個家庭成員的體育興趣、意識及體育能力。當今社會對體育作用的理解與以前有很大的區(qū)別。以前體育活動的首要目的是增強體質,而現(xiàn)如今體育的娛樂、休閑、社交功能日益突出,故家庭應多組織一些感興趣的運動,如外出旅游、野營等野外活動,以及一些小型的競技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使每個家庭成員都不斷地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愉快享受,認識到體育之健康身心的功效,樹立良好的體育觀,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當前,我國的體育事業(yè)已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小康生活目標的逐步實現(xiàn),全民性的健身熱潮日益高漲,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科學健身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根據(jù)我國憲法中關于國家發(fā)展體育事業(yè),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規(guī)定,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國家體委(現(xiàn)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是由一個國家宏觀領導。社會各方支持。全民共同參與,有目標、有任務、有措施的體育健身計劃。它是與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目標配套的社會系統(tǒng)和跨世紀的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全民健身計劃將以全體國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有步驟地開展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動。它對提高國民體質和健身水平,對兩個文明的建設,對于國家、民族繁榮昌盛和興旺發(fā)達,對子孫后代的強健幸福,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而終身體育就是落實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基礎和保證。
3.1.2培養(yǎng)興趣、愛好,養(yǎng)成鍛煉習慣。興趣和愛好是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初中以下的學生往往以滿足心理要求為主要傾向,表現(xiàn)為以直接興趣為主,如喜歡游戲和球類活動等。高中學生由于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性更明確,間接興趣逐步成為主要傾向,即對體育活動的結果產生興趣。如認識到參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雖然跑起來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堅持參加長跑。高中階段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培養(yǎng)間接興趣和愛好,并且逐步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